网站地图
RSS订阅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个人简历

诚聘英才!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生物海洋学与生态研究团队

作者:habao 来源:未知 日期:2019-3-27 15:03:33 人气: 标签:中山国际人才网
导读:海洋科学学院位于美丽的南海之滨——珠海(中山大学珠海校区)。2015年,中山大学对珠海校区(占地面积5000多亩)重新调整布局,重点围绕海洋建设“海洋学科群”…

  海洋科学学院位于美丽的南海之滨——珠海(中山大学珠海校区)。2015年,中山大学对珠海校区(占地面积 5000 多亩)重新调整布局,重点围绕海洋建设“海洋学科群”。6000 吨海洋科考船已经获批准立项建造。6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海洋科学学院大楼将于2020年投入使用。

  海洋科学学院生物海洋学与生态研究团队,主要开展海洋动力学与生态学研究,包括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对河网-河口-近海区域的营养盐结构和分布的影响,及其在动力过程驱动下对河口和近海的生态和生物过程的影响等热点课题,团队由1名教授、4名副教授、1名,1名研究人员组成。诚聘青年杰出人才和专职科研人员,学校为引进人才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薪酬。

  1. 中青年杰出人才:年龄不超过40周岁,具有特别优秀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潜能,研究方向具有重要创新前景,获得认可的专业成就,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或取得的科研。

  2.青年学术:年龄不超过35周岁,具有活跃的创新思维、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较大的发展潜力,取得高水平、创新性的专业成就的学者。

  (1)特聘研究员:具有显著学术潜力,取得较为突出的研究,原则上已发表有不少于3项突出的学术,特别突出者,数量可适当减少;在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具有博士后、或者助理教授工作经历的人员;至少主持过1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来自海外的申请人可不做要求)。年龄不超过38周岁。

  (2)特聘副研究员:具有较大学术潜力,取得较好的科研,原则上已发表有不少于2项突出的学术,特别突出者,数量可减少到1项;知名高校、研究机构优秀博士毕业生或博士后。年龄不超过38周岁。

  ①开展河口近海生态过程和富营养化研究,包括:海洋动力过程-生态耦合过程、海洋生态模型、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循环(碳、氮、磷)、海洋酸化、海洋中小尺度动力过程、海洋遥感等研究工作;

  (1)基本条件:有一定科研积累,在知名高校、研究机构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年龄不超过35周岁。

  团队瞄准国家建设海洋强国重大战略需求,主要从事海洋动力学与生态学耦合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重点研究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对河网-河口-近海区域的营养盐结构和分布的影响,及其在动力过程驱动下对河口和近海的生态和生物过程的影响。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 珠江口物理-生物耦合过程;(2) 海洋生态动力学;(3) 浮游植物营养动力学与生态学;(4) 近海富营养化过程;(5) 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循环(碳、氮、磷);(6) 海洋遥感;(7)珠江口及沿岸水域溶解氧的时空分布;(8)珠江口及近海富营养化程度与生态效应及其(季风、径流) 调节机理与带特征;(9) 季风和珠江水流外冲对赤潮形成的海洋学背景和作用。

  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科院国外引进人才‘百人计划’,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从事生物海洋学和海洋及河口生态学研究,在浮游藻营养盐动力学及因素的作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表论文128余篇(SCI 100多篇),专著6章,被引用3000多次,H-Index=37 (Research Gate),是国际SCI刊物Marine Biology和Aquatic Biology编委。

  中山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海洋(塑料)、海洋微生物生态学、营养盐动力学研究。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项目。受到严格的生物海洋学训练,既具有丰富的出海经验,又具有实验室实验技能,掌握各种出海仪器设备以及各种实验室仪器的操作。已发表文章22篇,其中SCI(SCIE)收录的共16篇。

  研究方向:海洋微生物(特别是古菌)的响应与记录、以及其驱动的生物地球化学元素循环的过程及机制。

  “百人计划”副教授,研究兴趣是海洋古菌的响应与记录、以及其驱动的生物地球化学元素循环过程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已取得一系列交叉特色鲜明的科研,目前已发表SCI论文15篇,第一作者在ISME J、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Organic Geochemistry等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9篇(8篇为中科院JCR二区以上)。先后主持中国博士后科技基金面上资助、中国博士后科技基金特别资助、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我的泼辣女老板各一项,以研究身份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一项。先后参加国内外各类学术会议30余次,作口头报告20余次。担任Frontier in Microbiology (IF 4.1)审稿专家。

  201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先后于大学海洋研究所、科技大学生命学部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致力于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群落动态及其影响机制,相关研究发表于The ISME Journal、Molecular Ecology和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等期刊。

  主要从事海洋遥感机理和应用、海洋中尺度涡生态效应、海洋小尺度过程的遥感观测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海洋学权威期刊JGR, DSR-1及地学TOP期刊GRL等期刊审稿人,以第一作者发表SCI/EI论文1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不同海洋生态系统中,小型浮游动物的时空分布模式以及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2)小型浮游动物的摄食选择性及其对海洋微食物网结构的影响;(3)小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和细菌群落的摄食影响,及其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地化循环过程中的作用。迄今为止表学术论文8篇(SCI 6篇),目前主持在研项目两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启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主要从事珠江口及南海北部水域生物泵效率的研究,涉及营养盐、浮游植物和小型浮游动物耦合关系。在美国特拉达大学学习期间接受了海洋碳酸盐系统知识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海洋生物学和海水化学跨学科综合基础。目前发表(含接收)SCI论文4篇,中文核心论文2篇。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