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RSS订阅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成功励志

陈贪、软、蔡英文滑为什么这20年选不出成功的领导人?

作者:habao 来源:未知 日期:2018-1-22 22:40:16 人气: 标签:成功的英文
导读:执政一年多,蔡英文的民调数据从高峰跌向谷底,目前还没看到企稳回升的迹象,甚至传言她只能做一任地区领导人,2020年选举要换其他人。可问题是,千错万错,难道…

  执政一年多,蔡英文的民调数据从高峰跌向谷底,目前还没看到企稳回升的迹象,甚至传言她只能做一任地区领导人,2020年选举要换其他人。

  可问题是,千错万错,难道就只是蔡英文一个人的错吗?如果真罢免了蔡英文,换上赖清德、吴敦义或者其他人,就能变得更好吗?恐怕谁都不敢打包票。

  从1996年民选成为地区领导人之后,经历了五次选举,选出了陈、、蔡英文三人,有蓝有绿,有男有女,有“二代”也有草根。涉嫌贪腐的陈是的失败领导人,上软弱与大行“发卡弯”的蔡英文执政轨迹如出一辙,民调一下滑。也就是说,这20多年来,就没有选出一位符合期望、能带领社会前行的领导人。

  想来,这背后一定有着超出人物本身的深层次原因。要么,选举制度出现了问题,选不出一位有能力的领导人;要么,运作设计出现了问题,让地区领导人有劲使不上;要么,是两者兼而有之。

  先说选举制度。在岛内社会大背景下,选民很容易被民粹话题,往往受偏激的、短期的议题影响,难以从长期的、宏观的角度,地思考候选人的能力与。因此,一些能说会道、力强、善于开空头支票的候选人能够当选,这也导致执政后频发“发卡弯”事件。

  此外,地区领导人选举采取一轮制的“相对多数决”,这使得“少数票当选”成为可能。候选人不仅要担心“外敌”,还要担忧“兄弟阋墙”。这个问题在大的阵营更加明显。2000年,同处于的宋楚瑜与同时竞选地区领导人,分散了选票,结果让陈以39%的低得票率渔翁得利。直到如今领导人选举,亲民党与新党还要插一杠子,分原本就萎缩的选票。

  因此,在选举中有了所谓“弃保效应”,也就是为了避免立场相似的候选人瓜分选票,政党本阵营选民“弃a保b”,把选票集中在某位候选人身上。这样的话,选民为避免“最讨厌的人”当选,把票投给“最有可能选上”的人,而不是“自己认为最好”的人,“选贤与能”的选举功能被削弱。

  再说运作问题。从周期上说,地区领导人一任四年,中间还有一次地方选举。也就是说,上台后就要考虑两年后的地方选举,地方选举刚结束就要布局下次领导人选举。所有施政都在围绕着选举进行,能不能“短平快”地在四年内、两年内甚至更短时间出成绩,成为政策选择最重要的考量。

  而从体制上说,现在地区领导人处在政坛的第一线:一方面,领导人的几乎没有制约,经过几次修“宪”,行政机构负责人的副署权取消,彻底成为地区领导人的办事员,立法机构也难以对领导人进行有效监督;另一方面,正因为无限大,让陷入“有困难上街骂领导人”的怪圈。没了行政与立法机构的遮风挡雨,领导人几乎时刻处在岛内、经济、社会矛盾的中心,难以。

  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选民对候任领导人有着无限的期待,期待他(她)上任后能把岛内几十年的沉疴一并解决。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导致领导人的支持率下降。下降影响了领导人推动政策的能力,政策推动受阻,民调就继续往下走,于是政策更难推动。这个死循环,无论陈、还是蔡英文身上,都曾发生过。

  其实,政坛原本有机会走出这一怪圈的。随着两蒋先后离世,走出了时代。但是,继任的受到内“非主流派”与的内外挤压,为了改变自己弱势的地位,通过修“宪”构建出“领导人有无限大的,但不必承担相关责任”的体制。但岛内大已经发生变化,这种制度设计无法抵御街头的杀伤力,更无法抵消下滑所导致的阻力。

  由此可见,选举制度与制度的弊病加上盛行的民粹主义,让很难走出死循环,因此也很难选出格局大、有魄力的地区领导人。商人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很多人希望富士康老板郭台铭能出来竞选2020年,但郭老板从未放在心中。这或许是明智的选择,正如岛内所言,这块土壤上,很难长出大树。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